“逆袭”全球第一!泰州大佬荒滩崛起,从亏损近亿干到营收百亿

发布日期:2025-01-25 15:26    点击次数:183

  整编 | 创客公社 王易新

  从荒滩起步的泰州大佬,夺下2024年全球巨轮订单之冠!

  在经历了多年低迷与震荡后,全球造船市场正焕发新生,航运需求的回升也催生了行业的复苏与竞争的加剧。去年全年,全球船厂共签订新船订单2412艘,创下17年以来订单量的新高。

  在这场竞争中,江苏有一家民营船厂以黑马之姿杀出了重围——来自泰州靖江的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造船”),凭借463万修正总吨的新签订单量位居2024年全球船厂新接订单量榜首。

  新时代造船是全国第一家建造万吨轮的地方船厂,也是国内首家能够建造大型LNG双燃料船的民营船企,企业综合实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造船行业前列,据悉在手订单已经排到了2028年。

  新时代造船此番荣登“全球第一”宝座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段从亏损近亿元到营收百亿成为国内地方船厂“领头羊”的传奇故事。

  而故事的执笔者,正是公司董事长袁凯飞。

  从荒滩起家,到营收百亿

  超越韩国造船霸主

  说起袁凯飞的发家史,在泰州也是一段佳话。

  1971年,当国家号召建立“海上铁路”时,靖江县交通局的一群拓荒者带着梦想和仅有的10万元资金,在长江边一片8万平方米的荒滩上扎下了根。

  他们最初的目标很简单——修造木船,满足当地水陆运输的需求。这家名为“交通机械修理厂”的小作坊,就是日后全球知名的民营造船巨头——新时代造船的前身。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本顺风顺水的靖江造船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1994年,面对企业近亿元的亏损,袁凯飞走马上任。

  袁凯飞,这位土生土长的靖江人,出生于1952年。在他接手靖江造船厂的那一刻起,便深知必须做出改变。

  经过深思熟虑,袁凯飞决定瞄准当时市场上的一个空白点——建造万吨级以上的高附加值船舶。这是一个大胆且充满风险的选择,但正是这个决策,成为了靖江造船厂命运转折的关键。

  1997年,袁凯飞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考验。为了打开局面,他接受了两艘1.2万吨散货船的订单,尽管这意味着亏损2000多万元,但正是这次看似赔本的买卖,让靖江造船厂一举成名,其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运木散货船“虹春”号成功下水,不仅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关注,更为企业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

  “虹春”号 图源:靖江发布

  2024年10月,新时代造船以2023年度实现的125亿元营业收入,入围“2024江苏民营企业200强”。

  如今,新时代造船更是一路超越韩国造船霸主,成为行业内的年度最大黑马,荣登“全球第一”的宝座。

  根据英国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的研究数据,去年全球船厂共签订新船订单2412艘,合计1.7亿载重吨(DWT),6581万修正总吨(CGT)。以修正总吨计,全球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3.77%,而中国的新时代造船凭借463万修正总吨的新签订单量位居全球榜首,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76.72%,占据了全球7.03%的市场份额。而去年,这个位置上站的则是韩国的船企现代三湖重工。

  袁凯飞带领新时代造船“逆风翻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商业传奇,还象征着一代人的奋斗精神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正如他在最困难时期所坚信的那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的新时代造船,正如同当年站在荒滩上的那群追梦人一样,继续向着更加广阔的海洋进发,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小县靖江

  “干翻”造船大国日本

  新时代造船所在的江苏小县城——靖江,同样在造船的路上,一路飞奔,“干翻”多年霸榜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日本。

  2023年,日本共承接新船订单234艘1302.2万载重吨,占全球12.3%,而位于江苏泰州的小县城靖江,当年新接订单142艘1485.5万载重吨,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3.9%,超过日本。与此同时,来自靖江的两家造船公司均闯入世界前十榜单。

  “全球造船看中国,中国造船看靖江”。靖江,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

  在打造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靖江造船企业各自发力,将优势集中在不同领域,合力打响靖江造船的品牌。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以生产大中型散货轮、油轮为主;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以制造集装箱船为主;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则瞄准特种船型发力。

  如今,靖江全市有船舶修造(拆)企业16家,配套企业200余家,已经逐步构建了“两船一链,全型号、多配套”的产业格局。

  其中,“两船”指的是新时代造船和新扬子造船这两家龙头企业。“一链”指的是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它是我国大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及附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产能达30万吨,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占全球市场60%。“全型号”则是在主要船型方面,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的所有船型。“多配套”指的是在船舶配套方面,有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机等动力系统产品生产企业,以及锚链、泵阀、电缆、管道等一大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本土化配套率超过40%。

  正是因各家企业和地方在造船领域的卓越成就,江苏被誉为中国的“造船王国”。

  2024年,新时代造船成为年度“最大黑马”。不仅如此,江苏还有像新扬子造船这样的强劲对手以及新兴势力恒力造船,它们共同书写着中国乃至世界造船史上的辉煌篇章。

  造船,新的周期正在登陆

  在经历了十年的产量下降后,船厂生产近年来开始逐步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球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等市场指标再创新高。

  全球市场复苏,中国船企也是好消息频频。2024年,在新接订单量排名全球前十的企业中,有7家为中国企业(其中有三家在江苏,除了新时代造船,还有排名第三的新扬子造船、排名第四的恒力造船),剩余3家来自韩国。

  就从江苏来看,2023年1月,由恒力集团旗下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并更名重启的恒力重工(前身为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全面投产。目前,恒力重工首制船已交付,并持有多艘散货船和2艘VLCC订单。

  除此之外,新江洲船舶重工、泉州船厂以及大船海工等多家船厂都从沉寂状态开始走向活跃,不少造船头部企业也在酝酿扩张计划。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去年9月发布的《2023年海运回顾》数据,船厂需要迅速扩张产能,以帮助航运业实现绿色转型。该报告指出,船厂产能目前正在被限制。油轮和干散货船东正面临新船交付周期过长以及造价高等问题。提高造船能力对于确保航运业满足全球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上一个造船的超级周期,要追溯到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成交量高达9300万CGT,创造了有数据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2003年到2007年这五年,被业界公认为新造船市场的“超级周期”。

  另一方面,21世纪初,中国入世带动全球海运贸易的快速增长,对原油、铁矿石以及集装箱运力的需求大幅增加,推动航运市场运费价格爬升至历史高点。

  本轮市场周期的起点是2021年航运市场大规模复苏,虽然总量较上一轮造船周期仍有一定距离,约为当时年均值的85%,但考虑到多种外部因素,很多指标已经与当时十分相似。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的船舶大周期已至。



上一篇:没有了